慢性病防治指导专家名单:
王永炎 张伯礼 陈可冀 王敏清 孙革新
于生龙 龙致贤 姜良铎 胡大一 王拥军
李佃贵 王捍峰 唐祖宣 石学敏 王 琦
周超凡 吴清玉 唐启盛 毕 齐 吴国举
赵进喜 吉训明 李俊侠 柯元南 程海英
乔 洁 李俊德 梁晓春 刘保延 刘清泉
吕玉波 史大卓 唐旭东 王学美 杨明会
李宏亮 那国宏 王裕民 朱高山 池晓丰
吴 宁 顾 洪 范燕萍 宋天彬 劳允超
张希清 李东方 葛 娴 张广德 李瑞兰
王维义 巩法根 魏俊奇 熊必俊 王效道
张凤林 张学洪 梁光启 刘福源 陈占奎
刘发祥 韩永训 李玉泉 覃迅云 王维义
朱正高 郭官升 王东丰 施达高 郭正良
姚建筑 刘必香 吴传先 王 力 韩 礼
刘洪凤 高 松 郭庆芳 李维秀 周培富
蒋文达 刘德贵 陆玉贵 冯 标 吴云生
梁继华 边兆和 雍佺熹 陈守忠 杨瑞玉
李子敬 刘林芝 陈福顶 田文席 吴江南
武建新 牧从得 汪金旺 郜金元 王清云
李建民 常美玲 陈建梅 白建军 焦宏杰
薛生文 郭 宇 张悦臣 陈春寿 张克咸
庞世斌 闵繁君 吉小利 李前进 姜桂良
肖 云 贾一民 李建明 刘永泽 王振卿
彭荣富 徐瑞旺 薛俊臣 吴中堂 林壮健
余清才 李会民 岳为国 张 梁 刘玉安
查后良 罗顺卿 马万凯 张洪修 冯健波
王 凯 冯福明 郎福安 黄伟光 晏和桢
阎春林 邹扬纯 邓学彬 吴明华 杨榆州
张海南 李会轻 唐永平 宋景荣 韩全保
吴新华 张珂嘉 赵永胜 高贞利 傅帅博
王 伟 王青春 乔纯礼 胡宏山 王晨龙
姚金海 钱明永 马松林 刘学 友 杨 春
何 英 王法龙 刘 霞 涂文春 黄奇虹
杨于峰 姚立宪 黄玉玺 廖振鸿 叶贤得
周陈娟 刘春生 曹庭春 王振卿 邱大东
陈建福 温洪彬 朱玄明 江伟敏 姜辉阳
靳光祥 辛乃杰 年介宝 郝春礼 宋 兵
吴 钊 苏永菊 马忠义 吴木权 温志领
李美英 付友彬 谢 参 毕二和 唐迎春
陈家玉 于宗林 刘洪春 王永刚 盛国轩
张宝国 焦万林 孙茂玺 郭 星 王三社
刘志刚 李良俊 齐国华 周现强
谢放希 夏心林 张继旭 郑兵彪 吕克举
徐南江 林坤弟 周 璇 吉小力 郑明明
周兴红 张 亚 陈乃琴 热帕海提·塞达力木
高雪峰 尹成冉 吴景春 周 云 金起荣
廖必冠 方元骐 张 鸿 刘艳艳 柳江森
金正道等
部分名医名单:
邓铁涛、朱良春 、李辅仁、路志正、王子瑜
辛育龄、程莘农、陈彤云、连汝安、费开扬
吴咸中、裴学义、刘志明、唐由之、王宝恩
周霭祥、赵冠英、孙伯扬、许润三、金世元
陆广莘、王孝涛、 柴松岩、张代钊、张云如
李经纬、李佃贵、许建中、秦万章、戴希文
李英林、姜延良、余瀛鳌 、李连达、吕仁和
李廷谦、张会川、张学文、薛伯寿、周超凡
李乾构、傅士垣、朴炳奎、刘中一、肖淑琴
胡佩珍、伍锐敏、杨永元、陈世奎、 林 兰
王永炎、李贞吉、聂惠民、吴佐周、 孔令诩
孙树椿、孟庆云、郭志强、施宝华、 郭维琴
杨连元、 孙光荣、傅 芳、李佩文、吴大真
鲁兆麟、 王 琦、袁永端、 郝万山、阎小萍
黄光英、王文远、 徐 玲、 王 立、吴伟康
王 阶、呼素华、 梁晓春、 郭志春、高思华
曹洪欣、黄福开、 白彦平、 赵 勇、叶永安
韩 光、 朱仲丽
以下是京华圣医:
郑静晨 梁立武 张利岩 高彦彬 王发强
叶应妩 张 蕙 周尚珏 张 林 王 遹
伍后胜 齐伯力 马苏高 杨守正 王广生
杨瑚英 高芳堃 郑玉琰 杨子彬 翁心植
韦企平 王效道 王沁德 王建璋 王彩福
苏诚炼 宋圃菊 刘智贤 刘清泉 刘建文
刘福源 林 兰 李淑媛 李清朗 黄永昌
关 舟 顾奎琴 顾方舟 葛秦生 高彦彬
高文材 高明哲 傅世垣 杜子端 白希和
王鹤滨 刘元恕 蒋葆生 沈 瑾 力伯畏
何慧德 翁永庆 赵夷年 关秀云 卞志强
顾承敏 朱宝贵 殷曼丽 徐文倩 曾昭耆
韩宗琦 魏 坚 李连达 冯理达
部分专家资料需专家提供上传。请在首页右上角搜索栏进行搜索慢病指导专家资料。
部分专家介绍: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唐祖宣:国医大师,中医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
曾益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米树华,女,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主任
刘占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营养系主任
段延萍: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系党支部书记
徐光炜 :北京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李小鹰: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林 谦: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业务副院长
陈明哲:男,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顾问、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刘瑞祺: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康复部部长,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北京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胡凯文: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劳允超: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脑科学研究专家
宋天彬: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
王遇仕: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运动健身法研究专家
李瑞兰:中老年健康护理研究专家
王玉春:中科院脑科学研究专家
段重高: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张志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健医师
艾毓芬:能源部北京发电总厂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
傅健锋: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主任、教授
王筱邱:中国保健杂志社社长
郑静晨:男,汉族,1959年出生。现任武警总医院主管医疗副院长
伍后胜:福建人,教授,北京京华医科大学副校长。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曾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海军杭州疗养院医务处主任、中医科主任。现任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养生保健委员会主任委员,
梁立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
高彦彬: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211工程重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日中健康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雷光华:医学博士,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2000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赴中山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德国风湿病中心Diakanie医院、欧洲最大的关节外科中心Endo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研修人工关节置换、翻修与关节镜技术。
任湖南省关节外科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关节外科诊疗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南省骨科腔镜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大学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研究室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华骨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工作组副组长。全国关节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和科技部成果奖励评审专家、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湖南省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及关节镜外科学组副组长等,还担任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和湖南省青联常委。
周玉杰: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计划"领军人才"。
国内著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临床、介入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国际水准,尤其擅长复杂、高难度和高风险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植入手术,是我国有重大贡献的综合型、全能型中青年心血管介入专家。
于秀辰: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肾病、代谢免疫疾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足的外治疗法在保护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医药费用方面有显著疗效。
兼任世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关节病学会委员。
王亚平:现任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教授、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后和军区专家库成员、总后军队合理用药评审专家等职。曾受国家教委及军队委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肾脏病研究中心工作一年,并多次到欧美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30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对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急进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药物性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等。尤其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非透析治疗更具有丰富的经验。由王亚平主任研制的排毒建肾汤和康肾汤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20余年,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获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共20项。出版医学书籍 11本。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100余篇。
荣立三等功5次。多次受嘉奖、评为医疗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教师等。科室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并荣立集体三等功。2005年被医院评为年度工作达标先进单位。
王国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男,1957年,湖南人。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 安徽蚌埠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1988年 兰州医学院 心血管专业毕业(硕士)。199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专业毕业(博士),200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进修。曾经工作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心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超声科、心内科。2002年被聘为心内科主任医师,2003年以来任心内科、急症抢救中心副主任。擅长各种心脏病诊治、危重心律失常治疗、危重心力衰竭的治疗、晚期心肌病的治疗、心包积液穿刺、及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在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测和预防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王莒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妇联委员、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湿疹、痤疮、过敏症、习惯性便秘等。现出诊地点:北京中医医院皮科门诊(2007年2月)。 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王院长始终不放弃业务,坚持出门诊,坚持院长查房,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工作,由她主持参与的科研,其中一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发表论文13篇,其中2篇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2篇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宣读,在国内一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主持编写了《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组织并参加编写了《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等。
王笑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瘤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马东丽:中医眼科副主任医师。1984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发表学术论文15篇。擅长治疗各种眼科血症,譬如外伤性前房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底静脉阻塞、糖尿病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变性性眼底出血等。此外,在干眼症、突眼症、色素膜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治疗中也有独到之处。
王耀献: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主任、肾内科主任,现任医疗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编委。长期从事现代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工作,曾参与国家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项目研究工作,其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著有《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疗学》、《内儿科疾病新疗法》、《肾脏病中西医诊治》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2004年度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牛丽妍: 2000年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认证,2002年取得主治医师职称认证,2008取得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八年,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十年,有着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健康管理经验。
周超凡:男,浙江省平阳人。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 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方剂研究,致力于把传统的中药方剂理论与现代生药、药理、药化、制剂等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作到知古 通今,融会贯通。1985年秋,奉命调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筹建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室并任主任,从事中医治则治法的学科建设和古今中医治则治法的文献、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其间共培养研究生、进修生20名,发起并主持召开了第 一至第四届全国中医治则治法研讨会,主编《历代中医治则精华》,参加了《全国中草药汇编》 (此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等20部书的编写;发表了《加味四物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与体会》等近百篇学术论文。临床上擅长治疗血管性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痴呆、支气管炎。 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八、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国家科委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中国医药卫生学术交流文库》编委,中国中医药学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胡大一: 男,1946年7月生于,河南内黄县宋村乡北沟村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委员,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介入杂志》等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编委。
吴清玉: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在心血管外科治疗、科研,特别是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手术方面成绩显著,曾多次应邀赴国外开展心外科手术,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曾获多项国家级、部级成果奖,为我国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会员、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美国胸外科年鉴》(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亚洲心胸年鉴》(Asina Cardiovascular & Thoracic Annals)、《中华外科杂志》等专业刊物编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和有关基础研究工作,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领域皆有突出建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疑难复杂先心病的手术疗效达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创了四种手术新术式治疗复杂心脏畸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其中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被国际权威心外科专家认为是治疗Ebstein畸形的重大进展,美国同行还专程来北京学习此项技术。解决了法洛四联症和冠心病外科治疗上的关键技术问题,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从10%降低至0.8%,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99.5%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别获得2005年和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总计共获国家级奖4项,部级奖9项。1990年以来,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Ross手术、为晚期冠心病患者植入左心辅助装置两年后又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等12项高难度手术,疗效满意,使许多以往不能救治的病人获得了手术和彻底治愈的机会。鉴于他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突出成绩,2001年被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推选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常务委员。2007年在美国胸外科学会第87届年会上,经全体会员投票选举正式入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成为继已故的吴英恺教授后,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该学会会员(当选该学会会员需经三名会员推荐,提交三篇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供全体会员评议)。同时他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欧洲心胸外科学会会员和《美国胸外科年鉴》编委。
唐启盛: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学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症医学会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脑保健医学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老年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委、世界中医联合会亚健康学会常委、第六届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第一届北京市中医协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评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评委、国家第九届药典委员、国家药品基本目录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初审评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奖科技进步终审评委,多种杂志编委。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 20 余年,研究领域为中医脑病及神经内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中风病、老年期痴呆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对头痛、眩晕等治疗有独特见解。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一项,主持首都发展科研基金重大联合项目一项。 参与国家科委 " 十·五 " 攻关项目一项。另外,曾主持 国家 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科委 " 九·五 " 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承担省部级课题 6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教育部一等奖两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
毕齐: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及英语教研室主任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科教司卫生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中国卒中杂志》编委《武警医学》特约审稿专家作为访问学者多次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神经内科学习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脑卒中单元急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以及功能磁共振在神经科的应用等。
吴国举:北京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长期从事胃结直肠、肛门、甲状腺专业的临床工作。2007年到国际最大的内镜中心学习内镜微创技术;2012年到韩国顺天乡大学医学院学习腹腔镜及内镜治疗胃结直肠、肛门疾病的微创技术。于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辅助下折刀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ELAPE手术).于国内较早开展双镜(腹腔镜与结肠镜、胃镜)联合技术微创治疗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尤其在结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肛门微创手术,特别是痔疮套扎、PPH等微创治疗。已完成胃结直肠肿瘤微创手术1000余例,肛门微创手术1000余例,甲状腺手术500例。
赵进喜:男,河北省肥乡县人,生于1965年3月,汉族。医学博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Ⅱ区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遗尿症等疑难杂症。
学习工作
1982年9月-1987年7月,河北中医学院 读大学本科;
1987年8月-1989年9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中医师;
1989年10月-1992年8月,天津中医学院攻读内科硕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内科博士学位;
1995年8月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历 任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主讲教师,擅长于诊治内科肾病、内分泌代谢病等疑难杂病,尤其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阳痿等)和慢性肾衰中医药治疗方面形成了技术特色。
主要成就:现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肾病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邀编审、《糖尿病天地》杂志副主编、《糖尿病之友》、《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等职。为2001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入选者,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崇仲景而师古今百家之学,认为三阴三阳可以钤百病,重视体质,强调辨方证、选效药。 临床长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遗尿症等疑难杂症。
吉训明:男,医学博士,MBA,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宣武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老年心脑血管病保健、筛查与治疗研究、脑梗死急诊溶栓和神经保护研究,以及颅高压与脑静脉血栓的学术研究。长期从事缺血预适应预防和治疗狭窄、闭塞性脑血管病、颅脑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和静脉窦血栓与狭窄介入治疗等临床工作。在医院流程管理、学科建设和医院科技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在迈阿密大学脑血管研究所和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卒中中心从事访问学者。擅长:脑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支架或物理医学治疗头痛、颅高压与脑静脉血栓。
荣誉成就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专利产品转化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医院管理创新进步奖2项。
社会任职: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卒中协会会员,国际脑血流与代谢学会会员,美国心脏学会(AHA)会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颅高压与脑静脉病变诊治中心”主任;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科委脑血管病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联合神经病学研究所中方主任。
论文发表:共发表统计源期刊237篇,SCI论文42篇,主编或参编著作9部。
李俊峡:男,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曾先后到日本等国家进修深造和学术考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对心脏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对冠心病、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上独具特色,开展介入治疗近千例,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军区及河北省科技进步及临床成果二等奖三项。立二等功二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研究领域: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对冠心病、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上独具特色。
柯元南: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1982年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自1983年起工作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 1993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至今,任心内科首席专家。
早年从事心导管和介入心脏病学工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1993年起从事心血管新药开发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性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或参与心血管新药II-IV期临床研究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十项,主持研究的许多治疗心血管病新药。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内科医师手册》、《冠心病当代诊断和治疗》等专著。参与编写《现代内科学》、《高血压治疗学》、《心血管病药物治疗学》、《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心血管监测图谱》等专著。执笔撰写《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参与《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多个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的起草和撰写。
社会兼职:
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5、6、7届委员、常委,2008年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会员(FCSC);
2012年被选为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
2012年被聘为老年医学会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专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6、7、8届编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中国循环杂志编委;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心肺血管杂志编委;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血管病分卷编委等。
获奖:
1.1987年 中华医学会全国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1988年卫生部孙氏鼓励科研基金二等奖;
3.2004年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
5.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
6.200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证书(第三完成人);
7.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8.2003年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金质奖章);
9.2005年中央保健先进个人;
10.2011年中央保健先进个人;
11.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重大保健突出贡献奖;
12.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兼职
程海英:副秘书长,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监事长。1997年被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于2000年经考核出师,结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2003年经考试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成就及名誉
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痴呆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肺部疾患等)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中风、眩晕、耳鸣、失眠、面瘫、面肌痉挛、疼痛、小儿脑瘫等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自1990年开始系统从事科研工作,九十年代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经络研究,重点参与循经感传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其成果获1996年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主持北京市科委课题,任课题负责人,先后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4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
多年来积极参加科普宣教工作,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进行专题讲座,并撰写科普文章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文摘》等报刊上发表,收到良好效果。
乔洁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1964.1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
1990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此后在北医三院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1996年在职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1996至1997 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妇产科学习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技术。
2002年9月-2003年8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从事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对甾体激素产生的影响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卵巢颗粒细胞、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的研究。目前为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生殖医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生殖健康分会理事,《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医药卫生委员会理事。1998年、2000年、2004年及2005年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从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机制的探讨。2002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植入前胚胎发育遗传学诊断的分子雷达—光学相干技术系统的研究”。
2002年教育部青年教师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医师。指导博士生5人、硕士生11人。发表科研论文约60篇。参加《七年制妇产科学》、《妇产科诊疗常规》、《妇产科疾病释疑》、《妇科内分泌学》等十余部专著的编写。
擅长:妇产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婴儿)、腹腔镜手术等不同方法治疗不孕症,已诊治不孕及内分泌患者万余人,为无数不孕患者的家庭带去欢笑。
王力:一九六一年生人。第七代御医传人。
现任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生命科学委员会专家委员。
华佗生命研究院副院长。
《修合本草堂》创始人。
纽约圣诺望大学亚洲研究院 卓越贡献奖获得者。
《慢性病防治援助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百名名医名店专家成员。
本人潜心研究摸索《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中医经典理论,在依据六经八纲为理论的前提下,梳理病理与药理的同时总结其辩证关系。本人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传承、发展。同时,对儒、释、道传统文化有较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并将其精髓理论与古中医理论有效的融会贯通。 从传统古中医文化的研究到师承,深入研究使古中医哲学理论体系,并与传统治疗手法的高度融合并且推陈出新。深刻领悟阴阳平衡及表里平顺和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的理论,研其理论究其表象~注重体现唯“体用”二字。经历了数十年的精心研究,总结了一套哲学理论与实际运用并行的治疗方案方法,并成立了《修合本草堂》。
本人作为中国传统名中医师,中医师应神闲气定,鹤发童颜,道风仙骨。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一碗药汤、一根银针、一个手法,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为传统名师中医,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本人同时提倡为医者仁心,首先就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用仁心仁术抚去了疾患病痛,用儒道医德给患者带来康复的福音。中医的精髓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状结合的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用药用法。
本所代表的《修合本草堂》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有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是医学之渊海。古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强调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养生与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从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的确确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本人发愿为所有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解除痛苦,愿做一名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播者,把中华几千年中医精髓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本人在继承祖上传承的御用秘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环境及人体之变化,总结分析并且加以调整,创造出更加卓有成效的新型方剂。在药剂的炮制方面,坚持采用祖上遗留之九蒸九炮及阴阳法则的传统炮制方式,保证了配方的奇特而快速药效。
擅长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痛风、溃疡性结肠炎、肾炎(各类)、男科、女科、各种骨病疼疾病(包括 : 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等疑难杂症且有很高的治愈率。
本人之《修合本草堂》宗旨:是以关注治疗的质量为出发点。在治疗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当做“病”来进行临床诊治的。本人愿通过结识具有高尚人品、有良好修养、有正能量的有识之士!和《修合本草堂》一起共同努力,为传承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共同奋斗!